【志愿者手记】聆听志愿者的声音(3)
9月1日晚,我跟随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去到皮村开展一次针对工友的普法活动。
之前,有民大的同学专门在皮村进行了一次调查,收集了工友们的一些情况。从她们整理的工友信息收集表上我发现,工友们在现实中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相当普遍,对专业的劳动法律知识的需求很强烈。
我在皮村和一名工友大哥聊天时,他告诉我说,他是替一个朋友来参加这次的普法讲座的。这位朋友在石景山附近当保安,已经有六个月没发工资了,甚至连找单位借钱都不给。而他又不敢辞职,因为辞职就意味着六个月的工资彻底没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就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其对于法律,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组织的这样一些普法活动,是深受工友们欢迎和渴望的。
在韩律师用生动具体的例子讲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时,工友们都听得很认真,还常常参与进与韩律师的互动中。但我同样惊异于他们对劳动法律和维权的无知,尤其是对比起韩律师讲述的企业千方百计钻空子的行为,我真正感受到了工人们处在一个怎样的弱势地位。
在讲座结束之后,许多工友围在了韩律师身边,向他讲述自己的权利受侵犯的经历,请求律师给出解答和援助。有说被拖欠了工资可是包工头跑了的,有说工资总是被拖欠一段时间才发的,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通过与他们交流我发现,工人们的弱势地位不仅来源于对法律知识的无知,更多也来源于维权通道的狭窄。并且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加成的。
走法律程序维权对于农民工而言成本过高,时间过长,而他们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难以和企业的法律顾问相敌对。国家的政策虽然不断地在向弱势群体农民工倾斜,但是具体到落实中,农民工总是一边被赋权,一边被剥权。在现实中的大多数侵权案例中,农民工都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由此我发现了像义联这样的公益组织的必要性和伟大之处。我了解到义联最初始的时候是给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的,后来慢慢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光提供法律咨询并不能解决工人们的很多问题,因此义联又开始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律师代理,切切实实地帮助弱势群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义联坚守初心,坚持以工友需求为导向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的体现。在过去的十年里,义联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改变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命运。在义联的办公室里,我看到,所有的墙上都挂满了受援人送的锦旗,这是对义联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最好证明。
由于时间原因,韩律师并没能当场解决所有工友提出的问题,但我们一再向工友宣传,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到义联,寻求帮助。工友们纷纷收藏了我们散发的印有劳动法律知识和义联联系方式的小册子和扑克牌,并频频向我们表示感谢,直到我们坐上汽车准备离开,还有一群工友围在我们的汽车旁向我们致意。
在来的路上我也与义联的师姐有过一些交流。对于这样的普法宣传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工友的接受度有多少,他们能否把学到的这些东西运用到现实中去,我们都感到说不清。但我们认为,普法的意义并不全在普法本身,普法也是在给工友们心中播下一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种子,让他们明白自己本来可以拥有哪些权利。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有义联这样一个组织存在,在他们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获取专业的法律援助资源。并通过工友们的口口相传,让义联的服务惠及更多的人。
义联所在做的一切是令人感动的。不仅指律师们在法庭上、法庭外为弱势群体的奔走呼号,也指义联的其他工作人员所付出的一点一滴改变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努力。而这样的努力或许预示着义联对自己服务内容的又一次转型,从法律服务拓宽到更多的领域。我了解到除了农民工,很多流动儿童、社区老人等等也成了义联的受援群体。除了提供法律援助和律师代理,义联还提供了如普法、工伤援助等等更多的东西。我衷心地希望义联能够在这方面开拓更多的项目,更多维度、多方位地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最后说一句,感谢义联!
(中国人民大学 志愿者 陈可欣)
- 上一个文章: 义行者·青年普法在行动——皮村工友之家法律培训及电影放映活动
- 下一个文章: 【志愿者手记】聆听志愿者的声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