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北京义联邀请社会各界共同研讨“非正规就业工伤保障问题”
工人日报客户端12月17日电 2020年12月15日,由海淀区政协中关村创业大街(工会界)政协委员工作站、黄乐平委员工作站主办,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承办的“非正规就业工伤保障问题”研讨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拓荒族众创空间三层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海淀区政协、海淀区总工会、法院、大学专家学者、律师、以及特邀嘉宾外卖工友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研究员郝正新向大家介绍了《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护——北京地区网约配送员职业伤害调查报告(2020)》的主要内容。报告首先将2020年报告与2019年的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指出商家出餐慢、送餐时间短、路线设计不合理、平台的高度控制和监管等是外卖员发生职业伤害的主要原因。此外报告中还分析了外卖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工作特征、收入来源、劳动权益保障等情况,指出外卖员对工伤保障有迫切的需求。对国内保障外卖员职业伤害的两种地方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并与台湾地区、巴西的经验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可以借鉴的国内外经验。最后,报告中提出应当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平台企业等多管齐下来保障外卖员的劳动权利。
在讨论阶段,与会人员分别从自己研究和工作领域出发,对新业态群体的工伤保障提出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大家针对厘清外卖员与平台企业或者是代理商之间的劳动关系,关于新业态群体工伤保险制度如何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增加外卖员遭遇职业伤害的类型、概率等内容,以及建议针对平台专门设立一个社保基金,有平台、政府、工人三方共同缴纳等话题展开讨论。
与会人员认为,应基于外卖员更多的尊重,不能对外卖员进行职业歧视,并倡议关注女性外卖员的职业压力。工伤保险是否困在劳动关系,与企业风险是否完全转移有关,如果要求企业承担全部的用工风险,则将企业与劳动者置于对抗的状态,反而不利于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
外卖工友代表陈国江表达了外卖员对工伤保障业绩其他劳动权益保障的需求,提到外卖员目前购买的商业保险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表示外卖员愿意承担政府部门提供的工伤保险的保险费用,但不能额外支付商业保险费用。
外卖工友代表陈春雷谈到目前商业保险在理赔条件上非常苛刻,并且平台对外卖员的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利以及其他福利待遇保障上存在不足。
据介绍,义联团队从2004年至今一直在关注劳动者工伤权利问题,坚持每年在工伤保险领域至少出版一本专著或发布一份调研报告,从早期的农民工工伤维权问题、职业病问题、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问题到现在的“非正规就业者工伤保障问题,始终坚持在工伤保险研究与实践的第一线。海淀区政协委员黄乐平律师提到本次研讨会的形式极具开创意义,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次新尝试,政协组织的民主协商与社会组织的民主协商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希望通过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反映社情民意,推进集思广益,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吸收各界专家意见与建议,以便更好的维护与推进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伤权利保障。(工人日报记者周倩)
- 上一条文章: 【中工网】 “非正规就业工伤保障问题”研讨会召开
- 下一条文章: 【人民政协报】义联“非正规就业工伤保障问题”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