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LOGO

义助残弱 仁德所尚 社会公益 贤能多为

维权路上的公益人--九三学社社员黄乐平

作者:王恺强 来源:团结报 2018/7/18
分享到:


电话铃声响起,“您好,北京义联”。
对面是焦急的询问“你们的位置在哪里,我要来咨询。”

这样的热线电话在过去十年间义联接到了超3.5万个。义联的全称是“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这是黄乐平发起的致力于为困难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机构。“十年了,义联的热线坚持工作日开通,专人值守,有问必答。”黄乐平也在公益维权的道路上坚持着。

一次意外改变人生轨迹

“你相信一次经历可以改变一个人吗?”也许有的人不信,但黄乐平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2003年,法律系硕士毕业的黄乐平就任一家大型国企的专职法律顾问,在单位组织的一场篮球赛中意外伤到了膝盖,这次受伤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本来以为挺挺就过去的黄乐平半年后还是进行了手术,右膝半月板切除以及前交叉韧带重建,本希望能够通过认定工伤解决自己的医疗费用,但遭到了单位的拒绝,最终决定还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前后两年时间,经历了数十次与单位的谈判,最终黄乐平拿到了工伤赔偿,结束了坎坷的维权之路。但维权过程让他深有感触,“很多企业对法律的无知、对职工权益的漠视和侵害程度让我感到震惊。”

“做一名公益维权律师”的想法就在那时出现在黄乐平的脑海。

在为自己维权的过程中,黄乐平翻看了涉及工伤的各种法律书籍,但结果令他失望,没有满足他的维权需要。“像我这样学法律的专业人士想寻求指导都这么费劲,普通人就更不懂了。”

随后,黄乐平开始钻研工伤方面的法律政策,结合自己的维权经历,对生活中常见的工伤维权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出版了《最新工伤处理操作实务》,首次印刷五千册三个月售罄,再版一万册也很快断货。畅销的背后让黄乐平感到的是劳动者工伤维权的强烈需求。

为了方便读者联系自己,黄乐平在书中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求助电话和信件没有间断过,为了能够帮助更多处于弱势的劳动者。2005年,黄乐平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工伤维权网站——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2006年,黄乐平又开通了工伤维权热线;2007年,黄乐平发起成立国内首家专业化劳动法律援助机构——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十年间,义联累计无偿提供法律援助超过18万人次。

维权的路很难走,面临巨大的困难和经济压力,甚至几次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到了半山腰,不能喊腿软。”黄乐平激励着自己。

倾情投入化解矛盾维护和谐

10年间,黄乐平带领义联团队,代理了超过9000多起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的法律援助工作让黄乐平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黄乐平记忆深刻的就是一起发生在北京郊区的案件,房山区一批小煤矿关闭,一些农民工被查出身患尘肺病而没有获得赔偿。200多名代表向义联申请法律援助,黄乐平当时就意识到在他们身后是5000多名工人的权益,处置不当就会危及社会安定。

当即黄乐平就带领律师团队前往当地了解情况,摸底调查,掌握证据,同时向工人宣讲法律知识,引导工人要理性依法维权。“我们当时就是在‘走钢丝绳’,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黄乐平回想当时的情形还是能感到紧张,既要维权,又要维稳,这对黄乐平是一次考验。

最终,到2017年底,已经有超过3000名的职业病工人拿到了共8亿多元的赔偿。并且未发生一例上访事件。“做别人做不到的,才是我们的价值。”黄乐平说。

群体性案件因为成员复杂、诉求各异、处置风险大,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而黄乐平带领义联团队十年来处理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达到了121件。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摆在首位,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最基本的原则,黄乐平凭着一股信念坚定地走了下去。

为推动立法进程鼓与呼

黄乐平接手处理的维权案件不知道有多少,但他很清楚个案的成功处理只是解决了具体当事人的权利诉求,却不能从源头上改变职工维权难的现实境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法律制度与劳动政策的改变才是关键。”黄乐平说。义联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法律实务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2007年,身为九三学社社员黄乐平参与立法的机会来了。当年3月8日,全国总工会法律部组织召集了政府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座谈会,黄乐平作为律师代表受到全总法律部邀请参加会议。

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种立法会议,以及对工伤维权的切肤之痛,让黄乐平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作为会议第二个发言者,黄乐平手上准备了一份将近万字的立法建议稿,一口气说了半个小时,提出了将近30处修改建议。

此后,黄乐平开始密集参加国务院有关部委组织的《工伤保险条例》修改研讨会,精心准备书面修法建议稿,不断修改完善建议,充分表达工伤职工的诉求。2010年底,国务院公布了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看到自己和团队的建议被吸收采纳,黄乐平深受鼓舞。在此后的《职业病防治法》修改中,更是倾情参与,积极建言。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黄乐平组织义联研究团队,以义联直接处理过或咨询过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病案例为基础,结合志愿者与其他公益机构调研的案例。历时3个月,在2011年全国两会前,发布了国内第一份全国性的《职业病调研报告》。

为了让众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更加了解职业病防治法修改面临的问题,黄乐平决定给所有委员寄送系统的职业病防治法修法建议材料。于是,2011年8月、10月、12月,义联团队先后三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寄送职业病防治法修法建议材料。黄乐平也得到多位委员的反馈和肯定。

从《工伤保险条例》到《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我以我自己的行动,成为推动法治进步的一分子,这就是我想要的。”黄乐平认为在这条路上依然大有可为。


 

原载于2018年7月17日《团结报》第五版

              


 

原文链接:http://epaper.tuanjiebao.com/html/2018-07/17/content_63861.htm

©2020 YiLian Labor.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159号 京ICP备13031719号-3

法律援助热线:010-82357827 邮箱:yilianlabor@163.com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13号银网中心A座806室 邮编:10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