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LOGO

义助残弱 仁德所尚 社会公益 贤能多为

建筑工权利保障亟待强化

作者:记者 顾磊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7/6/26
分享到:

北京市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中,有97%是男性工人;40岁左右的工人是建筑业的主力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最高学历为初中的人数最多。这是《北京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利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所透露的数据。


   该报告由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简称“义联”)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利保护研讨会上发布。近年来,建筑工人劳动权利保障状况持续受到媒体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许多新闻事件和研究成果均反映出,诸如包工制下的劳动合同缺失、工伤发生率居高不下、职业安全教育的覆盖率不高等长期困扰建筑行业的各种痼疾仍未获根本性解决,法律培训与援助对改善建筑工人的权利保障处境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仍然有待强化和扩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司调研员牟达泉表示,劳动权益是农民工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农民工是很宝贵的人力资源。劳动者创造财富,现在农民工年龄偏大,如何保护好这些人力资源,如何把农民工的问题和国家建设联系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


    义联研究院张舒迟介绍,劳动状况的数据反映出建筑业存在的问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偏低;对劳动合同了解程度不足;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短等。说明建筑业农民工群体的权益状况仍然缺乏有效的保障。
“尽管因为建筑业工种多是高危险、重体力劳动,而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为吃苦耐劳,并且以养家糊口为择业的首要目标,使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年龄偏大,但是在调研的对象中,仍然有近一半的工人年龄在40岁以下。”张舒迟说。


   在访谈中,工作人员了解到,新一代建筑业工人具有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和参与程度更深、追求更高水准的劳动条件和职业前途等显著特点,对原生家庭和生活群体的依附程度也不断降低。


   《报告》介绍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的建筑工人讨薪案例。借由这起近期发生在较为特殊的高校环境中的案例,《报告》深入探讨了建筑工人集体讨薪事件中各方的利益关涉,重点解析建筑工人在行动中动员的社会资源。在静态的社群发育状况和动员潜力描述的基础上,讨薪事件所呈现出来的工人维权行动新特点成为本部分的关注重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工人文化素质的提高,网络交往平台大大增进了工人之间超越传统亲缘、地缘关系的联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克服了建筑工人对工作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疏离状况,提升了他们对公共资源的可及性和运用能力,促进了工人组织程度的提高。


   在一起讨薪事件中,包工头充当了集体维权行动的组织者,其并未直接出现在现场,而是通过手机等工具进行远程“遥控”,提高了集体行动的组织效率。互联网维权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可能大幅度弥补劳方和资方之间对话地位不对称的现实,使劳资纠纷尽快进入集体协商阶段,并在专业化机构的帮助下,使矛盾在法律的框架内得到高效的解决。


    然而,《报告》指出,当薪资纠纷发生在包工头与普通工人之间,或者包工头选择和建筑公司站在一起的时候,工人维权的组织性就将大大下降。


   《报告》认为,建筑行业用工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市场化,将促进普通工人之间横向联系的加强;同时,专业化第三方的介入也将更有利于工人权益的维护。


   北京市建筑工会主席宋丽静指出,义联一直以来关注建筑业农民工,现本次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代表了今天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需要多方关注和推进的长期工程。农民工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等在今天都有所增进,但是农民工实际拥有的权利和法律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原文链接:http://m.183read.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1403495/app_key/?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20 YiLian Labor.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159号 京ICP备13031719号-3

法律援助热线:010-82357827 邮箱:yilianlabor@163.com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13号银网中心A座806室 邮编:10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