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专题——报道掠影
据介绍,义联此份研究报告与提案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钱,它围绕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发生工伤后,面临的救命钱、伤残赔付和吃饭钱而展开。
第一是救命钱,反映先行支付规定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先保证支付的是抢救劳动者生命的医疗救治费用。
第二是伤残钱,当劳动者因工伤死亡后的抚恤金。
第三是劳动者在治疗期间,个人及家属基本生活费用,即吃饭的钱。
黄乐平说,先行支付政策的出台是由当下的经济结构特点、劳资关系的力量对比而提出的一个倾斜于劳动者的制衡条件。由于我国目前工伤处理程序繁琐,没有先行支付工伤处理程序,让最弱势群体在这个繁杂的程序中难以走完即陷入消极、痛苦之中。
(摘自工人日报
工伤事故,能让一个家庭瞬间陷入困顿。很多工伤劳动者更因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难获相应治疗和赔偿,被迫走上漫漫维权路。
(摘自人民网
“我们希望《社会保险法》中有关先行支付的细则尽快出台,也希望这一原则能够和《职业病防治法》中的条款更为配套,这样,职业病患者就有可能从痛苦中早日得到解脱。”义联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毛素梅说。
(摘自中国青年报
索赔之路何以如此漫长,究其原因,一是用人单位拖延支付,二是法律程序过于复杂和漫长。工伤法律程序最多可以达到10项。那些采用了法律途径来主张权利的工伤劳动者,平均经历了2.45年才获得赔偿。
(摘自北京晚报
在黄乐平看来,对于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工伤者,先行支付制度应设立特别渠道加以保护。在用人单位不垫付医疗费的情况下,工伤者在提供劳动关系的初步证明材料、诊断证明书、工伤发生的事实以及用人单位不支付待遇等情况的陈述之后,社保行政部门就应紧急调查并迅速作出先行支付决定。不过,有关行政部门内亦有观点认为,先行支付应以工伤认定为前提,否则基金支付规模过大,且更难监管。
(摘自中国安全生产报
今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将正式实施。近日,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联合其他法律机构,以《社会保险法》中的“先行支付规定”为切入点提交的“未参保劳动者工伤赔付情况调研报告”在京公布。由此,长期用于法援事业的中央彩票公益金是否能够为“先行支付”新举措提供助力,一时间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摘自南方日报
报告指出,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恶意拖欠支付或缺乏实际支付能力的现象很普遍。目前工伤待遇的司法程序相当复杂冗长,往往导致劳动者发生工伤后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加上后期赔付也常常出现执行难,使得后续的基本生存都失去保障。在这种状况下,工伤赔偿“先行支付”需要得到社会公益资金的援助。
(摘自金羊网-羊城晚报
叶明欣认为,先行支付制度若溯及
(摘自财新网
据长期致力于劳动者保障的NGO(非政府组织)组织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统计,在获得赔偿的工伤劳动者中,仅26.1%是在受伤之日起一年之内获得赔偿的,21.7%则花费了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平均耗时达2.02年。由于耗时太长,致使一部分劳动者在面对工伤保险纠纷时可能会放弃诉讼维权,转而利用其他途径。
(摘自光明网
本文系义联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及义联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叶亚雄)
- 上一条文章: 工伤专题——先行支付调研报告媒体报道汇总
- 下一条文章: 职业病专题——GBZ/T157-2002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